(東博社記者/黎敏)初次見到段立生教授是在一次學術(shù)活動上,年近80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穿著一件運動外套,戴著鴨舌帽,背著一個斜挎包,仿佛還是那個在學海中奔走的少年。唯當他坐下來接受我們采訪時,摘下帽子露出滿頭華發(fā),才讓人看到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
這位慈眉善目的學者是季羨林先生的學生,是中國公派赴泰教學第一人,更是泰語及泰國歷史研究方面的大家。半生耕耘,段立生在泰語、泰史研究與教學的天地里誨人不倦;榮歸故里,如今擔任云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的段立生,依然在推動中泰人文交流中孜孜不怠。
走近段立生和他眼中的中泰人文交流,我們不僅能看到老一輩學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也能概覽中泰兩國關系在歷史長河中的積極變化。
歪打正著選專業(yè),赴泰研學新發(fā)現(xiàn)
1962年,段立生以云南高考狀元的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東語系。當時的系主任是季羨林先生。因為路不通、沒有火車,從云南昆明到北京,段立生走了整整7天,他笑言像進京趕考一樣。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大學的段立生,填報專業(yè)時卻犯了難,“其實我是奔著季羨林先生去的,我喜歡研究印度文化、歷史,我想跟他學習梵文,但那一年梵文在國家計劃里沒有招生?!倍瘟⑸f。那該選個什么專業(yè)好呢?
“當時我們對泰語其實都不太了解,結(jié)果我去看畫報,畫報上有一個泰國女孩在跳舞,穿著的服裝跟印度人有些相似,我一想那就學泰語吧?!倍瘟⑸f,“就這樣,決定了我一輩子從事泰語、泰國歷史的學習和研究工作?!?/p>
1980年,36歲的段立生考上了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的研究生,3年后畢業(yè)留校任教。1984~1985年,作為中國公派泰國教學第一人,段立生應邀在泰國清邁大學講學,并于1994年起在泰國華僑崇圣大學擔任教授。
這兩段在泰國工作生活的經(jīng)歷,讓段立生能夠結(jié)合實地考察與古代文獻來研究泰國歷史。通過旁征博引中、英、泰文資料,段立生認為泰國的歷史要比13世紀的素可泰王朝要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紀。這一獨到的見解,也獲得了學術(shù)界的肯定。
除去在泰教學的時間,段立生還到美國做過訪問學者,回到中山大學任教,但無論到哪兒,他始終都離不開使用了大半輩子的泰語。而他與泰語的故事,還得從他18歲那年說起。
影響至深的兩個人
從歪打正著選了泰語專業(yè),到成為泰國歷史研究一代名家,這些年來,段立生認為有兩個人對自己的影響最大。其中一位是季羨林先生。
當時18歲的段立生一心有個當作家的夢想,一次他寫了一篇關于云南趕街的散文,被《人民日報》看中了,讓他改改寄去發(fā)表。段立生想起季羨林先生不久前寫的一篇散文《西雙版納禮贊》,寫得非常好,便去找季先生請教。誰知過了一個禮拜,季羨林先生把他叫到辦公室“敲打”了一番說:“你不要學劉紹棠,你要好好學泰語。”
原來,剛?cè)雽W不久的段立生本以為上大學就可以搞研究,做些“高大上”的工作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泰語還得從最基礎的語法學起,便有些打退堂鼓,搞起文學創(chuàng)作來?!耙惶焯臁熆ㄩ熆āx單詞,這不是跟小學生一樣嘛?!倍瘟⑸χf,“但是,被季羨林先生這么一‘敲打’后,我便堅定了學習泰語的心。后來,我才體會到,要當作家實際上也沒那么容易,你要有很深刻的生活,沒有生活積淀你當不了作家?!?/p>
段立生坦言,當時還年輕,或許不知先生的良苦用心,但回過頭來看,才知道是季羨林先生的一次談話、一次“敲打”,把自己拉回到了學習泰語的正軌上來。
1984年,赴泰講學的段立生沒有想到,會在這里遇到另一位對他影響頗深的人,那就是泰國僑領鄭午樓。
鄭午樓是當時泰國的首富,在曼谷創(chuàng)辦了京華銀行,青年時便任泰國報德善堂的董事長,精通中、英、泰語,善書法,在泰國可謂“天下無人不識君”。
“當時中泰兩國基本還沒有人員往來,但我看見街上很多地方都有一個人的題字,寫得非常好,簽名是‘鄭午樓’,我便很想見見他?!倍瘟⑸f,經(jīng)報社的朋友介紹,他在泰國京華銀行的總部大樓初次見到了鄭午樓。
從大樓的模樣、里面的布局到喝的茶水,段立生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這次見面的很多細節(jié)?!袄舷壬鰜?,風度翩翩,拿‘廣東普通話’對我說‘段先生,你好啊!’我就跟他講‘人家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打官話,您的官話打得挺好啊’?!倍瘟⑸贿吥7庐敃r的語調(diào),一邊繪聲繪色地向記者介紹這段往事,如此一來二去,兩人相談甚歡。段立生便就此寫了一篇《鄭午樓的道路》的報道,展現(xiàn)他取得的卓越成就。
文章發(fā)表后不久,段立生就回國了,并于1987~1992年到美國做訪問學者。幾經(jīng)輾轉(zhuǎn),當他再次回到泰國時,兩人在一次活動中再次相聚。鄭午樓力邀段立生到自己創(chuàng)辦的泰國華僑崇圣大學任教,段立生欣然應允,而這一呆就是8年。
“鄭午樓對我的影響是什么呢?他讓我看到華人華僑在泰國非常了不起,為泰國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于是,我決定靜下心來認真研究泰國華人問題?!倍瘟⑸f,“可以說季羨林和鄭午樓先生對我這一輩子安心下來做泰國研究至關重要?!?/p>
小細節(jié)看中泰兩國關系的大發(fā)展
從初次公派泰國到如今,已過去近40年,翻閱記憶的畫冊,段立生也算是見證了中泰兩國關系由遠及近,人文交流的積極變化。
在相互了解方面,段立生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我剛到泰國的時候,基本還沒有華人企業(yè),有一次我到華人餐廳吃飯,老板是一位老華僑,聽說我是中國人,他便執(zhí)意不收我的錢。當時中泰兩國剛剛建交,因為長期疏離,他們迫切地想了解中國的情況,就問了我很多相關的問題?!?/p>
而如今,通過在泰華文媒體、各類社交平臺、熱播的中泰影視劇,甚至是火熱的出境游,中泰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已變得稀松平常。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在泰華人華僑對自己的身份也有了更多認同。
語言是人文交流的基礎,在段立生看來,中國的泰語教學和泰國的中文教學,從歷史中走來,鋪展的是中泰兩國關系發(fā)展歷久彌堅的鮮活畫卷。
據(jù)段立生介紹,從公元1至15世紀,中泰兩國的交往主要靠“重譯”,即通過第3種語言轉(zhuǎn)譯。直至公元1578年,明朝政府在四夷館中開設暹羅館,中國才有了官辦的泰語教學,當時只有官宦子弟才有機會學習。而20世紀成立的南京東方語專是近現(xiàn)代中國泰語教學的起源。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大學承襲了四夷館,設立東語系教授泰語等小語種?!爱斈晡覀兲┱Z班只有13個人,如今僅廣西、云南等地學習泰語的學生都已經(jīng)有數(shù)千人,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倍瘟⑸f。
而泰國的中文教育始于阿瑜托耶王朝時期,二戰(zhàn)以后,泰國政府限制中文教學,導致泰國通曉中文的人一度出現(xiàn)斷層。中泰建交后,兩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日益活躍,泰國的中文教育也迎來新的生機。不僅泰國華僑崇圣大學的中文教學大受歡迎,孔子學院也在泰國有了很好的發(fā)展。
據(jù)悉,僅2006年一年便有10所孔子學院在泰國落地,此后又陸續(xù)增設6所,截至2020年12月,全泰國共有16所孔子學院、11個孔子課堂,是東盟國家中孔子學院最多的。
段立生指出,現(xiàn)在國外很多人通過孔子學院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既有學習工作生活的現(xiàn)實需要,也有對中國文化的一份喜愛。他認為,在推動人文交流的過程中,孔子學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語言本身是一種工具,是交流的紐帶,不應該被賦予過多的政治色彩。在進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不必因為偶爾出現(xiàn)的一些雜音,而停下前進的腳步。
衣錦還鄉(xiāng),繼續(xù)推動中泰兩國人文交流
2004年,從中山大學退休后的段立生回到家鄉(xiāng)昆明,繼續(xù)發(fā)揮自己的光與熱。他受云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的邀請,擔任了云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同時被西安外國語大學和其他一些學校聘為客座教授。
多年來,段立生筆不耕輟,寫下《泰國史散論》《泰國文化藝術(shù)史》《泰國通史》《柬埔寨通史》等著作,并為推動中泰兩國語言教育、人文交流積極牽線搭橋。
據(jù)段立生介紹,目前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已在云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設立了泰語水平考試點,中泰學生到對方國家留學有了更多新渠道。
“未來,我們一方面希望目前泰語水平考試點的合作機制能夠延續(xù)下去,另一方面,也希望積極推動在泰國高校設立漢語水平考試點,形成雙方互動交流的良好局面?!倍瘟⑸@樣說道。
衣帶漸寬終不悔,我心安處是暹羅。從跟段立生的交談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位跟泰國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學者對這個國家的一份尊重與喜愛?;蛟S正是這份尊重,讓他在泰國能與皇室、政商精英往來密切,贏得泰國朋友的信賴。而他身上那一份中國學者的情懷與責任,又讓他在推動中泰兩國人文交流的路上,繼續(xù)前行。
Copyright 2006-2013 廣西中傳傳媒有限公司 桂ICP備14000177號-1
桂公網(wǎng)安備 45010302000186號桂ICP備14000177號 版權(quán)所有